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上一章中我们品读了《红楼梦》第三十二回的第一部分“木石之盟”,宝黛二人互诉衷肠,宝玉的一句“你放心”深深地感动了黛玉,也给“木石之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之后二人真心相待,再也没有之前那些吵闹了。接下来我们继续品读第三十二回的第二部分“金钏之死”。
宝玉因为和黛玉吐露真情一时间竟陷进去了,误把袭人当成黛玉掏心掏肺地说了一大堆,等醒过来才知是袭人,羞的满脸紫胀,抽身跑了。就在这个时候宝钗来了,你会发现自从元妃送了端午节礼之后宝钗也开始慢慢靠近宝玉了。宝钗笑道:“大毒日头地下,出什么神呢?”袭人见问,忙笑道:“那边两个雀儿打架,到也好顽,我就看住了。”宝钗道:“宝兄弟这会子穿了衣服,忙忙的那去了?我才看见走过去,到要叫住问他呢。他如今说话越发没了经纬,我故此没叫住他了,由他过去罢。”
宝钗和袭人的这段对话细品还是很有意思的。袭人完全没提宝玉“表白”的事情,一方面是为了给宝玉留面子毕竟在袭人看来宝玉说的都是些混账话,传出去名声不好,就用“雀儿打架”遮过去了;另一方面袭人也要自保,后来那番话宝玉可是对着她说的,这要是被宝钗知道了传到王夫人耳朵里自己没准落得和金钏一样的下场,所以干脆闭口不提宝玉。宝钗更聪明,其实从宝玉要出门的那一刻她就到了,或许宝黛刚才的表现都被她尽收眼底,可宝钗也是避而不提,只问袭人宝玉去做什么。尽管二人表面上充耳不闻,可对于宝黛之间的关系却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为什么我说宝钗早就来了呢,因为她连湘云到怡红院的事儿都知道,因而问袭人:“云丫头在你们家做什么呢?”袭人笑道:“才说了一会子闲话。你瞧,我前儿粘的那双鞋,明儿叫他做去。”从后边的对话中你就能感受到宝钗的厉害,作为一个身居大观园里的女孩子她竟然事事都知道,可见其很会笼络人心,连湘云都愿意和她说上几句知心话,恨不得宝钗是她亲姐姐,这里突出的是宝钗细心、亲和的一面,但其实也反衬出她的心机,那种超越了年龄的成熟。
就在宝钗和袭人说话的时候,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袭人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那老婆子道:“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他。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那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
();() 这一段其实是间接介绍了金钏儿投井自杀这件事,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整个过程,而仅仅只是借一个老婆子的口道出了整件事,我想作者之所以不进行直接描写应该是给金钏儿留有了最后一丝体面,袭人、金钏、平儿、鸳鸯这个贾府里最能干的四个丫鬟,如今金钏儿因和宝玉调情被撵出去心中定有说不出的伤心难过,直接描写显然太过于残忍。表面上看金钏儿之死是因为她逾越了规矩,但这又何尝不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与教条呢,作者要批判这个家族的黑暗,更是批判整个社会的黑暗。
我们在来看宝钗和袭人两个人听闻这件事的表现,袭人的表现倒还正常,念及昔日里的手足之情留了泪,但此时心里也应该是波涛汹涌,同为丫鬟今日里金钏儿如此,明日里自己呢,这也提醒袭人在大家族里做事必须要谨小慎微,稍不留神就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更何况她侍奉的还是宝玉。相比袭人来说宝钗的表现则体现了其冷酷的一面,只说了四个字“这也奇了”,这只是她对于这件事的评价,而对于金钏儿的死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情感,这里也是红学研究者对宝钗最大的争议。
接下来宝钗的举动我觉得表现出其“势利”的一面,听了老婆子的话,她是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我觉得这里宝钗是把自己带入了“宝二奶奶”这个身份了,就算她作为王夫人的侄女怕姨妈伤心前来安慰,那也应该是先回去将此事告知给母亲薛姨妈,母女俩一同前来安慰,而不是自己先赶紧跑过来,一句简单的描写就把这个女孩子的小心机给暴露了。
宝钗来到王夫人的房中,鸦雀无声,只有王夫人在里间坐着垂泪。要说宝钗安慰就安慰呗,自己不提此事,只得一傍坐了。王夫人便问:“你从那里来?”宝钗道:“从园里来。”王夫人道:“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宝钗道:“才到看见了。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里去。”王夫人为什么第一句先问宝玉?自己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她其实不想让宝玉知道此事,宝玉向来多情,金钏儿又是被自己赶出去的,宝玉若是知道了又该闹了,所以王夫人先问了宝玉。
接着王夫人就开始主动和宝钗说起了金钏儿投井之事,王夫人是个信佛的人,这次金钏儿之死虽然和她没有直接关系,却也是间接造成的,王夫人心里感觉很是罪过,但她并没有告诉宝钗金钏儿被赶出去的真正原因,而是说金钏儿弄坏了一件东西,自己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还说自己说的是气话,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投井死了。对于王夫人的这番说辞换了一般人或许真的相信,可宝钗不相信,她知道此事绝非这么简单,但宝钗又冰雪聪明看破不说破,她要顾及姨妈的脸面。
();() 见王夫人自责,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是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真的很气愤,一个十六七岁小姑娘怎会说出这样一番话,就算你为了安慰自己的姨妈也不能如此不讲情义,这也让我想到前文滴翠亭扑蝶时宝钗诬陷黛玉之事,不得不说在编故事这方面宝钗属实是厉害,瞬间就让很多事情合理了,但是合理却不合情,这样自我催眠式的安慰只会让王夫人心中更加不安,王夫人自己想要逃避,宝钗就帮她逃避,恐怕此时怜悯之心早被二人抛之脑后了。
说完这些宝钗继续催眠王夫人,她帮王夫人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多赏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宝钗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她太会卖弄人情世故了,在很多事情上如果失了情真的就剩下冷酷了。这还没完,王夫人说已经赏了五十两银子,还想要把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来妆裹,谁知凤姐那没有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林妹妹做生日的两套,可又怕林姑娘忌讳。要是别的丫头赏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可在王夫人心中金钏儿虽是丫头却又跟女儿差不多。这不就成了马后炮了吗,活着的时候不念及丫鬟的好,硬生生赶了出去,王夫人难道不知道丫鬟被赶出去的后果吗?现在倒是惺惺作态又变成女儿了。
王夫人这儿为了衣服犯难,宝钗赶紧出来卖好,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到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两个人来跟宝姑娘去。
“金钏儿之死”这件事原来宝钗才是最大的赢家,黛玉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这不经意间宝钗和黛玉在王夫人那又被比较了,结果当然是宝钗大获全胜。先是安慰王夫人,再又拿出自己的衣服解了燃眉之急,这样的表现太加分了,分明不就是儿媳和婆婆的关系吗,就从这一件事宝钗在王夫人心中离“宝二奶奶”又近了一步。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到此结束,紧接着又一个高潮即将来临,这也是又一个经典名场面“宝玉挨打”,究竟为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重点主角心情好中立邪恶,心情不好混乱邪恶,主角几乎没有人性,不喜勿入。迟佑死后才知道,原来那个整天嚷嚷着爱与和平的毛头小子是天命主角,注定救世之人,而他只不过是主角一路上的踏脚石反派。因为是主角,所以性格谨慎的他才会忽略对方的威胁。因为是主角,所以他的每一次致命杀招才通通没有起到作用。因为是主角,所以他的手下才会末世反派的我混入了主角团...
什么?!孙翔的一叶之秋被压制了?这是什么样的手速,这是什么样的操作技巧?楚星默,你这个大骗子!我冤枉啊,我只是手速快,眼睛好而已,谁知道那家伙那么不经打。楚星默摊了摊手,无奈的说。这年头,说实话都这么难么?他真的没有装B啊!...
简介关于重走警途1993这辈子,他要做刑警!这辈子的警途,他不要再留下任何遗憾!边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柳鹏程,为了救一名小学生英勇牺牲,再一睁眼,现自己重生到了还在北方省公安干部学校侦查大专班大三年级实习之前!领章警衔,大五四,狼牙棒警棍,边三轮。伏尔加,拉达,铃木王,小八零,五连。这些大家都还记得吗?...
作品简介又名反叛的那路拖臭狐狸该交房租我丢,卡卡罗特?九尾炸毛,指着鸣人跳了起来小鬼,今天我就要好好教训教训你。鸣人再次撸起袖子来啊...
时逢乱世,女帝趁机掠夺疆土,圣女国大盛一时,她的后宫吸纳了东洲各国和北方草原的优秀男儿们,他们或是被和亲,或是被俘虏,都不得不在这深宫中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帝的薄情让大家寒了心,他们也从对手逐渐衍生成了兄弟情深,然而女帝却浑然不知悄悄到来的危险...
林淮苏,八流演技,十八线艺人,除了好看一无是处,得罪了人惨遭毁容。林淮苏,江湖鬼医,活死人肉白骨,能阎王爷手里抢人,也能下毒于无形,笑着把你送走。穿越千年而来的鬼医林淮苏,在救护车上把自己的伤给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