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转折点只能由两种方式的其一创造:行动或揭露。事件要么被立即直接的行动改变,要么被披露发现一个秘密此前未知的事实而改变。因为对白可以表达行为(“我要永远地离开了”)和信息(“我是为了钱才和你结婚的”),它可以分别或同时由行动和信息揭露而改变场景的价值负荷。如果场景没有转折点,如果价值负荷没有在性质或程度上被改变,那么该场景只是一个充满信息泄露的非事件。太多连续的非事件会让故事垮成无聊乏味。
◎场景进展
进展指的是对上一行动和事件的连续加盖。通过对前一场戏中转折点的加盖,场景创造出转折点推进故事线进程。每个事件序列导致适中的改变,比前一序列冲击角色的生活更多,影响更大。每个幕高潮都会带来一次大的冲击。
但不论一场戏产生的改变是大、中还是小,场景会在自身内部发展,建立行为节拍,使每个行动反应比上个节拍更进一步,靠近该场景之转折点。
◎节拍
就像物体都依牛顿第三定律一样,言语行为也会产生反应。节拍是场景设计中的一个单位,包含了场景设定中某人或某物的一个行动及反应。一般而论,反应来自另一角色,但也有可能来自角色自身。
假设
A角色辱骂B角色。B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反应,自我调侃或者嘲笑A;或者B其实听不懂英文,对辱骂报以微笑。A也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来向B道歉;或者后悔自己说的话,懊恼却又一言不发。这种行动反应的即时交换建构出场景。理想的情况下,每个节拍都加盖于上一节拍并将其导向下一节拍。场景内节拍的连续超越产生对白之推进,使场景节拍逐渐推向或靠近其转折点。
节拍最好依动名词而辨别,也就是动词(v.)加上“-ing”进行式所变成的名词(n.)。举例说,上述四种可能的节拍可以称为侮辱嘲笑(insultingridig)、侮辱欢迎(insultinggreeting)、侮辱道歉(insultingapologizing)、侮辱悔恨(insultiting)。用动名词来点明对白交换下的实际行动是我所知最有效的避免“写在鼻子上”的方法。
◎行为的五个步骤
当角色用所说来追求所想,闲聊的谈话就变成了对白的专注行动。口语行动,说真的所有行为,都会经历欲望、对抗、选择、行动、表达的五个明确步骤。只是因为人们通常在一瞬间就完成了从行动到反应的过程,所以这些步骤看上去被挤到了一起
不易辨别。但那是人生,不是写作。无论事情发生得多快或多下意识,这五个步骤都没有被省略。为了使角色行为的流动呈现得更清晰,我们可以慢动作来审视这五个步骤:
1.欲望:角色生命失衡那一刻(诱发事件),他的反应是构思(或至少“知道”)应该做的事来恢复生命的均衡(欲望对象)。他想得到欲望对象的首要目标(“超意图”)驱动他的主动追求(行动主轴)。当他沿故事主轴行动,在每个特定时刻(场景),他必须满足一个立即欲望(场景意图)以推进至他的欲望对象。表层的场景意图和底层的“超意图”影响着他做出的每个选择和行动。背景欲望则对他的选择造成限制,影响着他不能和不愿做的事。
2.对抗之觉察:在角色能行动前,他一定要先觉察或知道哪些对抗力量会阻挡他的路。其中他的了解有多少是属于意识或潜意识,真实或是误解,均仰赖角色的心理、状况之本质,以及编剧所讲述的故事而定。
3.行动之选择:随后,角色决定采取特定行动,努力在他的世界中造成反应,使他往场景意图迈近。再一次,这个选择是出于深思熟虑还是出于即兴判断与角色之内在本质和他的情况有关。
4.行动:角色可以选择用肢体、口头或两者结合的行动。欲望是行动之起源,而行动是对白的源泉。
5
.表达:角色行动需要通过文字来执行,编剧于是编制对白。
创作一个场景,作者必须仔细将一串行动的联结点分开,对每环加以考虑。(在不同作家手里,这种“考虑”的有意识或潜意识程度深浅不一。王尔德就曾说过,有作家花了一早上放一个逗点,然后又花了一下午把逗点拿掉。不过这是王尔德。对有些作家来说,逗点纯属障碍。)不管写出完美对白要多长时间,作者在考虑结束后会将联结点再次合在一起,让它们在演员演绎或读者阅读的一瞬间里发生。
在回答以下问题之前,我们不可能知道角色会在这五个步骤中说些什么:角色想要什么?什么阻挡他要不到?为达到目的他会选择做什么?
场景并非存在于说话这个动作里,而是存在于角色通过说话所采取的行动中。所以在写作对白之前,我们必须向自己提问并加以解答,以得到欲望、对抗、选择、行动、表达的沿途指引,导向能塑造和转化场景的对白。
◎概述七个范例
角色行为的五步骤合体创造出推进的潜文本,最终在对白中得以表达。为展示这运作过程,我们将检视五个戏剧化场景——两个来自电视剧,另外三个来自舞台剧、小说、电影剧本,再加上两段文学作品的叙述性对白。每位作者使用了明显不同的冲突之平衡、类型和张力。冲突之品质决定了行动之
品质,行动之品质又决定了说话之品质。因此,角色的行为,其节拍之动力,还有每个场景的对白调性都将在接下来的六个章节中以七种不同的方式展现。
均衡冲突:在《黑道家族》“两个东尼”那一集中,角色被放置在激烈又势均力敌的两人对话中。
喜剧冲突:在《欢乐一家亲》中的“作者,作者”一集中,均衡冲突被夸张至其疯狂之极限。
不对称冲突:在《日光下的葡萄干》中,编剧设定了一个角色的口头挑衅与另一个角色的沉默抵抗。
非直接冲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角色利用语言隐藏之反感操控对方。
自反性冲突:十七章比较了《埃尔泽小姐》和《纯真博物馆》两本小说中叙述性对白的使用。前者在主角内心展开自我冲突,后者主角转向读者坦诚他的内心争斗。
暗示性冲突:在《迷失东京》中,编剧将角色悬置在自我的内在张力中,借由过去的冲突阴影加以表达。
接下来的六个章节将展示一种场景分析的工作方法,将场景拆分成元素,拉出其潜文本行动,以动名词加以标识,发掘这些行动如何在对白中表达自己。这技巧始于将场景分解成行动反应节拍。
过去数十年,编剧为“节拍”这个术语演化出三种不同的意义。在为电影剧本做大纲时,有些创作者用这个词来说故事之转折点:“在故事第一个节拍
时他们相遇,第二个节拍时他们相爱”;剧作家和影视作家常把这个词放在对白栏的括号中,如“(节拍)”,示意短暂停顿。但为挖掘一场戏的内在生命如何激发对白,我使用其初始意义:行动反应的一个单位。一个行动展开一个节拍,一个相应的反应结束这个节拍。
当场景显得虚假没有生气时,原因很少出在对白的语言上,反而多半出自潜文本。因此我们常要将一场戏分为各个节拍,来发觉哪个潜文本的行动反应节拍之失误造成了这些瑕疵。有技巧的分析能引导场景节拍的修改,从而重新创作对白。
不论一个行动反应模式被反复运用多少次,它终究只有一种节拍。如果节拍不变,场景无法往前走,而节拍改变须依角色的策略改变。的确,写得不好的场景最早出现的征兆就是重复太多的节拍——角色一直用同一策略表达同样的行动,一遍一遍,用不同的字,一段一段的说白。这些重复的节拍藏在场景的啰嗦废话之下,必得经过每个节拍的深入分析才能把瑕疵挑出来。
但我们往下走前,先提个警告:没有人能教你如何写作。我只能为场景的外形、作用下定义,列出其元素,示范它的内在运作。虽然场景设计的原理将启发创作,但它们仍旧还不是创作过程本身。我的分析不代表我知道创作者的创作过程,或依据了
其真正的写作经历。
不过我也确定,写作很少是一条直线。创作力永远是弯弯曲曲的——尝试错误,快乐沮丧,这条路或那条路,一稿一稿又一稿。了解故事和场景设计能加强作品,刺激想法,指导重写,但身为编剧,你得经过你自己的创作过程,运用才华与经验将灵感锻造成剧本。
CHAPTER13
均衡冲突
天啊,妈咪天天都呆在家里,大门不迈二门也不出,什么时候才给我找个爹地啊不行,不行,我要帮妈咪钓个男人,必须能满足妈咪只爱钱的个性,还要懂得疼我才行哦渣男就一边呆着去吧,否则我叫妈咪揍你的哦哎呀...
简介关于我怎么就不是御兽师了李天穿越到御兽世界,却现自己开局契约了一条中华田园犬。小黑!咬他!小黑转过头,看着李天,我明明是条黄狗,为什么要叫我小黑?你的毛色跟你的名字没有关系,你只是姓黑!主角金手指游戏世界,在游戏世界内可兑换物品回现实。主角性格沙雕,加杀伐果断不圣母!更新有保证,可放心!...
雷神我可以召唤闪电。罗格我会雷遁。绿巨人我力大无穷,刀枪不入。罗格我会须佐能乎。绯红女巫我可以制造幻觉。罗格月读跟别天神了解一下。格鲁特我是格鲁特。罗格我会木遁,还有顶上化佛。这是一个立志成为忍者之神的忍者,在漫威世界搞风搞雨的故事。...
特种兵凤酒从21世纪胎穿到古代林鲲大6,南离国凤家村,凤家族百年无女,全族团宠,主打就是一个随心所欲,上辈子只顾着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了,这辈子她要随心所欲的过这一生,空间里装着千亿物资,族人们都宠着她,拿出来给他们用这么了?偷着藏着不是凤酒的风格,有个神兽当幌子她怕啥,想抢我爹爹,废了你全家。只是救的这个小哥哥怎么就这么好看呢,夫君还是要自己养大才靠谱点吧,只是两人的身份好像都不简单。本书全程无虐,女主不圣女,男女主成长型,空间也不会藏着掖着,爽文爽文爽文。...
简介关于终极一班2之猫猫的救赎原主角团,原cp。东婷永恒。大致以终极一班2为主线(基本围绕原剧情)猫猫只是辅助。视角以汪大东展开。弥补之前的小遗憾。作者不愿魔改剧情也不愿魔改人物设定只想让十八岁的大东和十八岁的雷婷可以在贴合原剧的情况下修成正果。大家放心大东和雷婷依旧是我们心中热血中二的笨蛋和温柔强大的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