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论是一贫如洗还是家事丰厚,杨家村一村子上下在大年初七这一天都没能有多少过年的喜悦。人面广些的,才吃过午饭就上了各耆宿房中候着等消息,人面不那么广的,也难免老着一张脸,去了人面较广的人那里,等着二手、三手的消息。小五房身为族内红得一等一的一门,自然也少不得三亲六戚都上了门来,只等着老太太回来了说话。
老太太却显得很沉着,一大早起来,先在院子里遛了几道弯,吃过早饭让家下人请了安,便吩咐王氏,“老大媳妇不在,遇到这种事,本该让你们伺候在一边的,奈何你也是个诰命了,不好出来抛头露面的。倒是我老婆子老了老了,也无所谓避嫌。这一次,让妞妞儿跟着我伺候茶水就行了。”
王氏本来打量着自己怎么都有份跟随的,见婆婆说得也是道理,自然也只能应承下来。倒是萧氏、慕容氏脸上均都是一宽:虽说和婆婆不睦,但二嫂的回归,的确对两个小媳妇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又用了半碗茶,老太太一整年来头一次换了锦衣,勒了额帕,又插戴起了半套金镶玉连鱼的头面,虽然对于京城、江南地界来说,实在还有些简陋,但在老太太而言,已经是难得的华服。
人要衣装,老人家这样打扮起来,自有一股说一不二的气息,又柱了沉香木拐杖,手中扶着也是着意打扮过的善桐,两人进了宗房,顿时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众人也似乎直到今日才想起来:小五房的两个儿子都有为母亲申请朝廷表彰,这一位是正儿八经的四品恭人,眼下杨家村里诸女眷,能在品级上和老夫人拼个旗鼓相当的,怕是还未曾出世。
一时间就连宗房都对老夫人多了几分客气,欠身自主位上起来,亲自将老太太迎进了上第二个座位,和老十六房老太太挨着坐到了一块,善桐自然在祖母身后站着伺候,她游目四顾,见屋内即将满座,再一默默细数,心中也有了计较:族内家事略丰厚一点的人家,几乎也都到齐了。从宗房的狗腿子小二房算起,外九房、老三房、老十六房、小十三房都来了人,小十三房甚至是海鹏叔撑着病体勉强出马。此外还有些儿子多的人家,譬如老七房居然也混到了一个位置,虽说一房只有一个位置,但再加上众人带进来‘端茶倒水’的小辈,屋内竟是一点都不觉得宽敞,闹哄哄的连着甜丝丝的水烟味,呛鼻的旱烟味,这个小会说是小会,倒不如说是田间地头摆的龙门阵儿。
其实这话也不能说错,当时的大家大族,是以耕读为要。读书不成务农为业也是本分。虽说家大业大,可没有官职就得亲自和田土打交道,同佃农打官司,西北连年战乱,人口最少的时候,到了农忙时分,地主们也得下地干活送饭。自然养就了这些人一身的土味儿,可善桐心里明白:京里的穷官儿们,别看面上风光鲜,未必比这些土老冒儿们殷实呢。这些年也说得上风调雨顺,西北人又节俭,指不定存了多少粮食,就等着熬荒年。不说别的,就是小十三房,人丁虽然稀少,可地实在是多,光是存粮的库房就有十来个。要不然,老七房怎么眼睛都绿了,非得要咬上这块硬骨头……
她正自出神时,只听得族长轻轻咳嗽了几声,忙积聚精神,全神贯注地望向了这位其实已经出了五服的叔祖父,略带好奇地等着宗房的手段。众人也都静了下来,听族长给这会议开了一个小头,“大家也都知道了,腊月无好客,村子里来的三位贵客,是借粮来的。”
或许是西北人性子憨直,这个开场白实在是平平无奇,没什么惊艳的地方。众人一片寂静中,又听他道,“这粮食也不白借,算三分的利。眼下路坏了大家也都知道,粮食在江南在京城,就是运不过来!大军就在延安定西,饿了是要出事的。就是不给利息,老帅们张口了自然也没得说,得借,又还有三分利,我打量着也不坏,就先应承了一个数目。”
他咳嗽了一下,说了一个数字,众人这一下就炸了锅了,老七房房长都不顾自己的年纪,直跳起来,几乎是吼出来的,“两万石!全村一年,再风调雨顺也就是三万石!他们倒好,一开口就是两万,我们得不吃不喝地攒几年啊!”
虽说老七房素日里名声不好,但这番话出来,倒是激起了一大片赞同的嗡嗡声。族长不说话了,只是拿眼睛看了善桐这边一眼,垂眸做起了老僧入定状。
这是摆明了要让祖母出头说话……善桐倒没觉得族长这是祸水东引,毕竟这件事小五房出力多,那是看得见的,大家看似是在驳族长,不少人的眼睛也看着祖母呢。就是祖母不出头,她都想替祖母说几句话了。
可老太太还没开声,就有人话了。
十六房老太太猛地一拍桌子,她站起身来了,“这是都忘了元德年间的事了?”
这声音并不响亮,却一下就把众人都说得哑了火,唯独老七房房长——这个精壮黝黑,颇有几分无赖气质的壮年汉子,还不服气地嚷道,“元德年那也是朝廷驻军不力几乎是纵兵入关!如今我看前线消息也不大好,咱们就是给了粮食,人家还打输了,老叔,这仗该问谁讨呢?”
这话虽然是歪理,可也不无道理。元德年间北戎南犯,就是因为驻军把守不力,退得比兔子还快了几分,把大好的西北粮仓,陕西腹地留给敌人烧杀抢掠。直到桂元帅调兵遣将从后掩杀过来,这才解了围。可就是这样,宝鸡一带也几乎是十室九空,此役不但伤了西北的元气,着实也伤着了西北诸人对朝廷的信心,大军要粮食是不怕的,怕的是要了粮食还打不赢,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十六房老太太还没开口反驳,族长已是先咳嗽了一声,不紧不慢地道,“话也不能这样说,人家没粮食吃,兵散了就是匪。谁不知道杨家村是个富户,知根知底的人盯了上来,咱们又得罪了官家,倒是全族都要折进去了。这粮,肯定是要借的。”
到底是族长,这话说得虽然不怎么大义凛然,但胜在实在,一群汉子纷纷称是。老七房房长还要说什么,宗房老四起身给众人添茶,他也就没了声音。
要借肯定还是要借的,老七房这几句话,不过是各房的一番垂死挣扎,见不是事,众人也都认命。十六房老太太先表了态,“俺们家地不大多,人口不少,也难……就出个五百石吧!”
十六房秀才虽然多,地却的确是不少,这一千石的数目说出来实在是有几分小气。善桐看了她一眼,心想:真是说得比唱得好听,到了自己头上,就显出小气来了。
旋即又是一凛,提醒自己:我又何尝不希望人家多出些,我们少出些。毕竟是活命的粮食,谁知道来年年景怎么样,闹起饥荒来,可不是说着玩的。
有了十六房开头,其余几房也都各自说了数目,倒是有多有少,善桐心算了一番,加在一起也有近七八千石了。宗房出个一万,还有小五房未话的,出个两三千,这两万石的数目,足可以凑齐了。说到底,杨家村这么大的人家,两万石还真动不了他们的筋骨。小姑娘一时间倒觉得祖母很有几分小题大做了,这件事眼看着就能平安过度,又哪来宗房的手段可看。
此时也就只有小五房未曾话,众人不期然都看着老太太,十六房老太太更是神气十足,自觉大义凛然——也的确,出了两个四品官,虽说小五房家风正,这些年来也未曾欺男霸女鱼肉乡里,但家事要比寻常人家更丰厚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就说地,实在也是并不少的。
老太太却始终并不说话,只是看着族长,半日才咳嗽了一声,淡淡道,“老哥,该揭盅了吧?”
只听这话,善桐心里就是一个咯噔:她太熟悉祖母了,听了老太太的话,便知道这决不是事情的结束。换句话说,老帅们肯定是不止借了这么多的……
简介关于穿越后儿子科举她写话本(无系统,无金手指,无极品,无cp。)李遇很厉害。小时候留守生活使她更渴望家,更渴望过上财富自由的生活。后来她凭自己努力写小说终于有了自己的小房子,小车子。李鱼很倒霉。小时候失去亲人成为孤儿的她,长大后嫁给了村里林家二小子,眼看日子过得去了。却在23岁的时候守了寡,自己一个人拉扯大四个孩子。好不容易孩子大了,她被磕到了头,人给磕没了。当李遇成了李鱼又当了奶奶该怎么办呢?她不是轻易认输的人,所以她写话本,帮助支持儿子做生意考科举,教女儿手艺。(无cp,家长里短,慢节奏。)一句话,就是成为古代的话本大神...
简介关于女尊穿越千年来爱你洛书某天因喝的太多,突然开始了一个奇怪的梦,直到有一天梦里的人意外去世,她的心动摇了,在一个道长的帮助下她来到了梦中之人的世界,还有一个十分给力的金手指。她就想陪着他,尽自己所能让他平安的度过这一生。殊不知,他只是自己的执念而已。...
简介关于农门福星靠种田家致富江小花一朝穿越到大青山村,没有金手指,只有家长里短,看她如何带领大家家致富,并穿越千年遇到她的所爱,成为他的心尖宠。...
简介关于惊!弃妃劈腿战神后只想种田Vs时逢战乱,大燕国分崩离析,民不聊生。火系女魔头风染画穿越到古代,被强行盖官印文书,充当军妻,婚配邋遢军汉。可笑的是掳她至边关,随意安排婚配的竟是原身相公韩王。她势要把绿帽子进行到底,放下豪言,收集天下美男来种田。自此,她带着一双儿女,手持一本破书穿梭九方秘境收集粮种,开启制火药土炮弹炼铁铸刀剑种植五谷药园修建城堡。男二元野神色淡漠却又隐着病态的偏执可就算我不能得到她她也不能是别人的,不能。男三越牧云风淡云轻你我婚约乃长辈定下,彼时,你还未出生,切不可因此事扰了心神。我就陪着你建城御敌,教化荒民。谪仙一般的清冷韩王像个无赖般娘子,我这秧苗插的多齐整。娘子,我新挖的鱼塘有五亩地。娘子...
简介关于代母休夫!异世归来后嫡女杀疯了因为一个预言,穆染歌被人换命了!一朝被穿越女夺舍,她被迫穿到异世漂泊了七年之久。直到穿越女被亲妹和嫡母设计害死,她才有机会换回自己的命格。涅盘重生归来,睁眼却被父母和妹妹送上了断头台。彼时她才知道,原来生她养她的嫡母根本就不是自己的亲娘,而是二十年前就被凤家除名的双生孽女。恶毒姨母竟以假乱真霸占主母之位多年,凤浅刚睁眼就杀疯了!这回,凤家祖上留下的丹书铁券不会救穆家任何一人,而是被她用来换取了一纸休书。你以为是换她与渣男的婚书?不,是天之骄女代母休夫!母族被迫抄家流放?左手王府,右手国库送族人低调出京。不料刚扭转死局,却现穿越女死前给她埋下了巨雷,还妄想利用情蛊血咒术来控制她的身体?原来穿越女夺她舍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阴谋又如何,且看预言中那个凤逆天下的天命凤女会如何反杀!七年异世涅盘,嫡女归来时,轻舟已过万重山。看着早已杀红眼的巾帼美人,某腹黑死对头挑眉勾指小野猫,过来给你顺顺毛。美人蹙眉喂!说好了只是合作,老是眉来眼去做什么?死对头却笑因为本王觊觎你已经很久了。...
洪武二十五年,朱英来大明第十年,于西域创下偌大基业。燕王府中,朱英和后世永乐大帝朱棣相谈正欢。时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标薨。朱英随朱棣南下京师吊唁。朱棣可恶至极!没想到竟是本王亲手送他上位。朱元璋老四是个好孩子,把大孙给咱送来了。朱英日月光辉之下,皆我大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