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6章 复宗姓更名淹(第1页)

从四岁至二十三岁的二十年里,范仲淹作为朱文翰的养子曾随继父宦游过很多地方,景德初年(1oo4年),朱文翰任淄州长史时,谢氏母子曾去过淄州的秋口。

此时,范仲淹已十六岁了,随继父在淄州的秋口读书,谢氏因家务繁忙又要照顾众多儿女,不可能常随丈夫在外,只能住长山老家,因而范仲淹才经常往返于秋口长山之间,回家看望母亲。

范仲淹二十岁那年,母亲看到家里人口多,收入少,想让他学些商贾技艺,但他一无所好,只想读书。长山当地已经不能满足他求知的欲望,于是他产生了外出游学的想法。

大中祥符元年(1oo8年),他去了关中,在关中认识了王镐、周德宝、屈元应,并结为好友。这次游学关中对范仲淹的影响很大,他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懂了很多新的道理,开阔了眼界。

范仲淹去关中这年,正值陕西大旱,他一路上亲眼看到因灾情严重而饿死病死的人很多。这些无疑激励了范仲淹忧国忧民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也鼓励了他立志苦学成才,将来好拯救天下黎民苍生的决心。

大中祥符四年(1o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冬天读书疲倦困时,他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大中祥符八年(1o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鉴于已有朝廷俸禄,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

天禧元年(1o17年),范仲淹因为治狱廉平、刚正不阿,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在此期间,他向皇帝上了一折《改姓表》,归宗复姓,更名范仲淹,字希文。

“仲”字是范家既定的辈分排行。宋人取名有一习惯:亲兄弟小排行常从汉字同一部中选取,范家兄长为范仲温,他也要从“氵”,于是选了“淹”名。

五百年前,南朝天才江淹,也是这个名。

到了范仲淹这里,“淹”名涵义双关,兼顾褒贬,最能切合“朱说”的实际。一方面,淹没、淹留、淹滞之义,反映他的坎坷不幸;另一方面,淹贯、淹博、淹华之义,代表他的志向追求。真可谓匠心独运,妙不可言!

范仲淹在朱家生活二十年,到二十九岁上书执政复姓算起,他叫朱说有二十六个年头。范仲淹在长山的二十年,占去了他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这二十年又正是奠定他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人品的关键时期。

范仲淹与长山朱氏以及继父朱文翰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朱文翰刚正不阿和清正廉洁的人品以及母亲谢氏的贤良品德,造就了范仲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是他的第一任最好的老师。当然,这不排除范仲淹本人的自我主观作用,因为主观作用往往又是决定的因素。

范仲淹去南都(河南商丘)后仍叫朱说,甚至还以朱说之名中了进士做了官,一是没有征求母亲的同意,怕伤害了母亲的心;二是母亲后来同意了,又遭到苏州范氏部分人的拒绝。

初入宦海的那些年里,范仲淹充分挥自己的才学智慧,为官一任便造福一方,在摸索为官之道的同时还能恪守本心,这便是范仲淹不同于凡众、最终能成为一代名臣的人生底色。

天禧五年(1o21年),步入仕途六年的范仲淹,被派至泰州任西溪盐仓监,掌管盐税。

泰州自古产盐,唐元和年间,海陵监“岁煮盐六十万石”,产量居全国盐监、盐场之。宋代以来,“国家煮海之利以三分为率,淮东居其二”,“以蜀、广、浙数场言之,皆不及淮盐额之半”。宋初淮南盐额,“泰州海陵监、如皋仓、小海场六十五万六千馀石”,淮南通海地区是全国产盐最多之处。当时盐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大支柱之一,有时还会出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情况,那个时候,盐业、盐利成为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政权安危的重要因素。

范仲淹到任后不久即深入盐场视察民情。看到海潮入侵,漫过两百年前淮南黜陟使李承修筑的扞海堰,致使阡陌洗荡,庐舍漂流,人畜伤亡,盐灶冲毁。退潮以后,良田又都变成不宜耕种的盐碱地,老百姓无以为生,流离失所,范仲淹忧心如焚。他伏案疾书,上奏要重筑扞海堰,但多次被拒。

有人说范仲淹越职行事,范仲淹道:“我乃盐监,若百姓逃荒去了,何以收盐?筑堰挡潮,正是我分内之事!”

范仲淹多次慷慨陈词,最终争取到他的上司江淮运使张纶和淮南转运使胡令仪的鼎力支持。张纶奏请宋仁宗任命范仲淹兼任兴化县令,主事修堰工程。范仲淹的同榜进士、时任海陵从事的滕子京,也给予了大力帮助。经过反复努力,终于如愿获准。

但是,海潮的来退线路无法确定,堤堰的选址就成了一大难题。为此,范仲淹一度苦思冥想,愁眉不展。

范仲淹十三岁的女儿聪明伶俐,见此情景,她也在父亲一边暗暗思索,想啊想啊,突然想起第一次到海边观潮的情景。

那天,她随父亲登上望海楼,凭栏远眺,海潮汹涌而来,巨浪涛天,吞噬残堤。不一会潮水又慢慢退去,在海岸边滞留着浮物,弯弯曲曲,像一条粗绳,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光。

“我有主意啦!”想到这里,她惊喜地叫了起来。

“好女儿,你有何好主意?”范仲淹忙问女儿。

“父亲大人也定能想到这个主意,只不过当事者迷。”女儿说。

“哦?”范仲淹心里一动,一度焦急的心冷静了下来。

“父亲,您还记得带我登望海楼看海的情景吗?”

“女儿,咱俩一起说!”范仲淹飞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突然醒悟。

“在海潮到来之前,可以动沿海百姓把一担担稻壳倒在海上,海潮上涨后,稻壳随着海水涌进,待潮水退了之后,必然会形成一条黄色线带,就可作为海堤的选址参考。”

范仲淹和女儿几乎同时说出了这个意思!堤址就这样定了下来。

仁宗天圣二年(1o24年),范仲淹率领泰州以及通、楚、海四个州的兵丁民夫四万多人,在一百多华里的海岸线上,全线修筑扞海堰。他亲临施工一线,筹划指挥,又拿出自己的官俸,用于筑堤。

有一次,在海堰施工过程中突然遇到飓风,狂风四起,堤堰有崩溃的危险。兵丁民夫纷纷逃散,范仲淹不顾个人安危,立于大堰之上,指挥若定。在他的感召下,大家一起奋力抢修,刚修的大堤转危为安。

热门小说推荐
修仙进行中

修仙进行中

灵根,有,被人夺了神兽,有,只剩下魂了空间,有,没山没水只能装鬼穿成仙一代挂了的仙二代,林千蓝一路披荆斩棘,仙心不改﹏﹏﹏﹏﹏﹏﹏﹏只剩下魂的腾二货又出来作死什么披荆斩棘披...

凤归天阙

凤归天阙

一朝政变,姜明熙丧父丧母,成了皇朝地位最尴尬的吉祥物公主,为了活着扮猪吃虎,臣服讨好仇人。旁人眼中,姜明熙怯懦软弱,空有尊荣却毫无尊严,是皇帝标榜宽容仁厚的活牌坊。实则她阴狠毒辣,野心勃勃,是一条盘踞在宫城里,随时等着夺命的毒蛇,终有一天,她会吞噬所有人。可这无人所知的真面目,终是被他窥得一角,成为他胁迫他的把柄。他说我为你遮掩面目,帮你报仇,你我狼狈为奸如何?好。于是,她委身于他受他控制,他们真的狼狈为‘奸’了。真正的猎人,往往是以猎物的形式出现的。直到猎人射出了暗箭,他才知道,从始至终他都是她的棋子,从一开始,他就踩在了她的陷阱里。后来他没用了,她弃如敝屣绝情至极。她说6引,我从未爱过你。他笑姜明熙,你是我见过最狠的女人。...

极品上门女婿

极品上门女婿

作品简介三年前,秦浩送外卖的时候,被豪车撞倒了,没想到反被车主逼着跪在车前忏悔,被豪车大灯照了一个晚上,秦浩的双眼就此瞎了。从此,他悲惨的人生开始了为了替父还债...

修行路上,我能预知未来

修行路上,我能预知未来

甄土穿越到修行世界,绑定预知未来系统,预测中接触到的一切修为和宝物,都会化成奖励,放到甄土身上修行路上,我能预知未来...

八零女配:拯救反派太撩太宠

八零女配:拯救反派太撩太宠

简介关于八零女配拯救反派太撩太宠二十一世纪白领施诗意外穿书,成了八零年书里女主的敌蜜。女主看似单纯天真,实则口蜜腹剑,当初追捧书里女主角色的施诗苦不堪言。抢了原主的青梅竹马后,还想把拎不清的男二配平给她,好堵住街坊的嘴。殊不知原作里,男二对女主念念不忘,就连她生产那天都懒得来看以至于原主难产而死。施诗怒了,觉醒后绝不要做工具人。既然后妈想把她卖掉,她就逆天改命找个顺眼的男人领证。二人领证后就分道扬镳,主打现代的结婚。可是隔三差五,施诗就会收到那个高冷男人炙热的关照小诗诗,到底什么时候让我转正?...

全家独宠养女?我将满门逐出家谱

全家独宠养女?我将满门逐出家谱

主人公是苏锦夏的小说全家独宠养女?我将满门逐出家谱讲述了苏锦夏意外穿书,成为侯府被遗忘的真千金。回归后,她备受冷漠,最终被家人当作筹码交换养女,落得凄惨下场。然而,苏锦夏决心改写命运,彻底摆脱这些人渣。她努力攀升,成为昭阳郡主,生意遍布全国,更攻克医学难题,甚至越京都才子,成为女状元。她的名声传遍天齐,揭露了养女的真实面目。曾经伤害她的家人和渣男,纷纷跪地哀求原谅,但苏锦夏铁心不回头。多年后,提及苏姓,人们只知苏锦夏,永安侯已成为历史。...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